关闭

菜单

剧情介绍

大型历史电影史诗《解放》由五部电影组成。第四部电影是《柏林之战》。1945年卫国战争的最后几个月。正是在这些日子里,决定了被奴役欧洲的命运。维斯洛-奥德行动开始了。科涅夫、茹科夫和罗科索夫斯基指挥的三条战线向德国首都冲去。英美军队也前往柏林。丘吉尔建议,"走在俄罗斯人前面",与希特勒的使者开始秘密谈判,雅尔塔会议开幕。柏林的命运将在战场上决定。

《解放4:柏林之战》下载观后评论:

我看的版本少了8分钟,那就基本不是同一个电影了。这个版本节奏轻快紧凑,有着接地气不做作的基层战斗故事,有着大人物柔软的一面。对敌人没有矮化和丑化,就是德国人自己演绎的纳粹高层也不会与此有太大出入。在动物园里硝烟滚滚却又万物竞发的景象中,解放不是大国角力的智慧,不是征服他族的傲慢,不是钢铁洪流的力量,不是千军万马的热血,而是由衷地全人类的共情和对和平的渴望。不过这类电影或许是不能从向往和平的角度去定义的,其根本目的和取向或许还是展示软硬实力上的肌肉,去展现自己的话语权和国际地位的合法性。这样说来,《解放》和《大决战》是没有可比性的,那就更没必要去厚此薄彼了。更何况根植于我们历史和情感的《大决战》显然让我更为共情。

残酷的诗意聚光灯夜战很壮观苏联电影在人死以前从来不跟你打招呼,说死就死,一点铺垫和宣泄都没有。换成好莱坞肯定要拼命灌音乐同时搞感伤主义情调。真正的战场上也是没有时间来铺垫和宣泄的。当你期待遇险段落中的苏联红军在长长的惊险场景之后能够像好莱坞一样突出重围逃出生天,结果他们还是死了,够狠。他不局限于讲述幸运的幸存者和胜利者的故事,而是把最多的认同和纪念给与死者,牺牲者,这也算一种历史唯物主义吧。

最有趣味的一集,从雪地坦克大战开场,闪回到1941莫斯科,然后是探照灯下夜间坦克大战,巷战,动物园之战;与波兰军队并肩作战,共饮酒精,解救集中营的幸存者,与德国市民军民鱼水,落寞的希魔树倒猢狲散,奇幻的动物园与牺牲,一个半小时,跨越了悲喜、史诗与人性。我相信艺术脱胎于生活,电影中的场景可能只是再现,我也相信有着更多摄像机没能照见的阴影,胜利者无可指摘,苏联最终还是成了历史名词。

总计8个小时的片长,立意、叙事、镜头、场面调度让人不能相信这是那个年代就拍出来的作品,大场面也非常好的表现了电影这项艺术是何其能烧钱的事实,非常确定的是战争片电影史是无人出其右的地位了。(之前标记时本片在豆瓣上只有一个条目,包含5个部分在内,今天检看时才发现我的标记变成了第3部,而全片在豆瓣分散成了5个条目,遂重新标记其余4个,补完全片,初次标记时间还是以第3部下的为准)

经典的一集!雅尔塔会议,三巨头面和心不和,明里共同对付纳粹,暗里早已互相角力。希特勒看电影和苏军打进动物园堪称神来之笔,纳粹高官们走后,老希落寞的黑影,坦克手像看见新大陆似的观察着动物,随即被打死…那些动物没准儿在想,你们从我们手里夺走这个星球,还没多久就开始互相残杀,你们真愚蠢!

好嘛压根不提波兰了。朱可夫弹手风琴奠定了本集艺术气息回归。红色探照灯下的夜战迷离得仿佛日本动漫。最后动物园的争夺战、为看动物从坦克中探出身遭冷枪击毙的年轻教导员、从冷眼旁观的母狮旁溜开的士兵、顺手救了只猕猴的士官、观看笼中秃鹫的科涅夫……结束得猝不及防。进入柏林。

《解放》是一部群像戏它上到希特勒和斯大林下到坦克手和苏军大尉都刻画得特别详细没有绝对的主角但是如果在电影里选一个人物为主角的话那么我觉得这个人物一点是朱可夫电影演出了朱可夫作为一位指挥官应有的冷静和稳重和遇事喜怒不形于色的智慧。

相比前期,后面的宣传喉舌太明显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绅士与德妞眉来眼去、动物园里的诗意,都很俄但也很不苏,反法西斯大旗插上议会大厦还是令人激动的,大广角长镜头炮轰柏林全景,连希特勒的自杀都有点壮志未酬,良心之作

你看不到任何商业电影的味道,只有硬核!排面大,对一些人物的描写也比较好,尤其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相比好莱坞战争片的煽情和美国式英雄,解放系列可太对我的胃口了!

油画质感,战地浪漫。朱可夫拉手风琴;红色调战争场面好先锋;动物园一段太棒啦,暖黄色调+舒缓配乐,然鹅很快就给观众递了刀子。。。

片尾以苏军攻入柏林动物园结束。园中的动物都可以和平相处,而苏联坦克兵刚探出头就被德军打死,人和动物究竟谁更智慧,更高级呢。

坦克手钢琴卡林卡,朱可夫战前手风琴,想起粟裕大将淮海前的口琴了~终于有黑白以外的黄色滤镜了,柏林攻坚有天津攻城的味了

朱可夫打开探照灯进行攻击一直是军事史上的佳话!最后宁静祥和的动物园镜头是神来之笔,如果不是战争,这一切是多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