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菜单

剧情介绍

生活在以色列的巴勒斯坦男子萨拉赫不幸失去幼子奥马尔,按习俗要带子回乡安葬。天气炎热,萨拉赫为了能尽快回乡,决定用一只行李袋包裹幼子穿越边境。然而巴以边境正在实施严格的军事管制,他的旅途因此变得异常艰难。米莉是一位怀孕的单身女性,在商场工作时遇到了萨拉赫。了解这位父亲的困难后,米莉决定尽其所能地帮助他。在这场短暂却温柔的公路旅程中,两个孤独的灵魂成为了彼此的伙伴。本片男主演卡伊斯·纳塞夫曾凭借《特拉维夫在燃烧》获得2018年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最佳男演员奖。

第33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东京首映2020(提名)Roy Krispel

《带奥马尔回家》下载观后评论:

嗯.............“未上路的公路片”。主角话很少……我完全能理解这种写不出话语的悲怆,但演技不够凑。个人喜欢如果无言就来很多细节,细碎的琐事自带的脆弱感。但导演喜欢压着,通过略显神经质地、爆发地、突兀地拥抱、抚摸、投向眼神带出。如果不细致、敏感地品味很难被带进去情绪里,是风格。也需要继续打磨。但压抑在此电影中很重要。情绪的、情欲的、爱与友谊的、道德追求的和笼罩之上的政治的压抑。|其实本来是冲着“运尸回家”去看的,还抱有着对婴尸腐烂等颓废暴力美学的期待....是我猥琐小人了,也落空了ˊ_>ˋ甚至对气味、腐水的描写也是几笔带过

【以色列】地缘政治冲突议题与基本的人性感情互相重叠,在中心故事与悬念的选择上,它具有相当的吸引力。这一路所经历的麻烦,穿梭于不同仪式习惯之间的考量,以及齐齐上路两人所建立的心情;那种生死面前严肃认真的折射和偶尔穿过的幽默交替进行。不太好的是进程太过缓慢,并且中间陷于一大段和本身故事没有多大关系的拉扯中;当时在SIFF放弃选了另外一部有着很相似设定的《心之归途》,似乎后者要更值得些。

{★★★} 找一个闲暇的午后坐在舒适的电影院里观赏,你也许会感到惬意的电影--不过涉及巴以关系,你猜得到这不会是一部多惬意的电影。但你大概没猜到的是,它的沉重并非来自浅表的政治冲突,而来自更普世的生活悲剧。稳当、平淡,它在你猝不及防的时候在俗套的边缘疯狂试探。同样让你猝不及防的还有那首不知名的法语歌,在不切身的忧伤中,我不禁想让它持续得更久一些。

#邻居来到楼上探望,并不知道主人冰箱里放着死婴。游客来到死海旅游,并不知道酒店冰库里放着死婴。那个叫奥马尔的孩子在以色列辗转,只能在冰块里安眠。当命运要令人为难,在自动饮料机前都会缺少零钱。边防宵禁,一个孩子无法回到故土,却遇上了好心的女士。父亲失去了孩子,就像约旦河两岸无法弥合。

题材很加分,但过多的儿女私情把故事搞得有点不高不低,浪费了女主的演技,但仍不失为本届SIFF的一大惊喜。愿这样的悲剧不再,人间不必有这样的千里之行。Mark the end of the 24th SIFF 第20部 20210614@Lmall百丽宫LUXE

怀孕的母亲救助了丧子的父亲,编剧的鬼斧神工。一个没有下文的故事,民族隔离、封锁战乱,将这种没有下文划上了加粗的句号。女人是可爱的,母亲是可敬的,这样可爱又可敬的存在让一片大地上多少能残存些希望和美好。#2021SIFF##心电影2021_73

非常含蓄。喜欢用非常偏左和非常偏右的构图,很多很多静态的画面,基本所有悬念都戛然为止再作交代,许多情感都通过寡言男主的眼神传达,算是一部公路片吧,在巴以冲突这样的背景下,善良变得更加珍贵。日常生活工作中真的太多有意无意的恶意了,电影真好。

2021年6月19日13、30在荔枝广场6楼2号厅观影《带奥马尔回家》一部悲情故事,讲述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打工,孩子在襁褓中去世,按了一俗要带子回乡厚葬,但巴以边境封锁,这是一段充满…之路。

2021siff11长三角放映。题材很好,巴以冲突下发生的回家事件,不过本片一众都是好人,女主简直是人性之光,一堆逻辑站不住脚的地方,索性一手好牌打得也不算太差,剧情还是抓人的。

【SIFF一带一路长三角放映】以带死去的儿子奥马尔回巴勒斯坦为线,串起来了在以色列境内的一个个公路上的故事,相助相守,分别时却相望无言。歌曲里那句“没有不成三的二”让我难忘。

一带一路放映。故事是感人的,但节奏有时也太慢了……男主的反应有时令人同情有时令人很抓狂,自己什么也不说仿佛行尸走肉,还好人民群众最善良把奥马尔带回了家。

挺喜欢这种风格 最感触的是这个片子以一种全员无恶人的形式讲述整个故事 可能这点让我无法拒绝 喜欢男主和女主的表演 男主的长睫毛简直就是忧郁的化身

《带奥玛回家》(台译)。——2022-04-22/CinemaWorld世界影城電影頻道[观影者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