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菜单

剧情介绍

德国摄影记者菲力浦过着流浪式的生活,有一次被派到美国完成一项采访,但他并没有完成任务。途中与一个神秘的美国女子邂逅之后,无意中成了她那九岁的小女孩的监护人。菲力浦必须带着小爱丽丝穿越德国、帮她寻找奶奶的过程中,互相有了意想不到的了解,故事回避单刀直入,发展充满惊喜,主题的显现极其优雅,让观众慢慢体会美国大众文化对战后欧洲的影响。

《爱丽丝城市漫游记》下载观后评论:

7.1/10 开头数个镜头近乎超神,然后进入主线之后迅速魅力腰斩。本疏离且随性的漫游视角被莫名其妙的稍显刻意的偶发事件所带来的结果所取代,然后进入到近乎类型片那样的带有特定目标的路程,旅途中那些“错误”也难以称得上是浪漫与洒脱,而是令人厌烦的以天真为名的傲娇任性与无理取闹,显然在我看来文德斯并未能将两人的微妙关系脱离那种充斥着不耐烦的若有若无感。即便如此,片中所有并未被这面孔与对话干扰的镜头都令人叹服,关于无孔不入的侵入式媒介的反思(广播与电视),关于那些存在或不存在的地貌(欧洲战后荒芜和与之相对的美国的消费主义景观),关于看见的没看见的和看见过的(拍立得,一种将记忆的生成可视化与物质化的媒介),关于未来的方向(那些跟随着交通工具的镜头,一种超验的视角),还有这个已经向观众讲述了的,但仍未被他写下的故事。

一直都“在路上”,而这样的“在路上”总是不由得让我思考为什么上路,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所以看公路片时我总会感到迷失和不安。而这部是属于我以为会很吸引我但实际上观看的过程中并没有强烈的被击中的感觉,不知该如何去形容,原本写了很多字但现在决定把它们全都删除,因为很多事情还没想清楚,就像我看着他们在路上,而我的心境是复杂的。

影片的结尾,小女孩和小伙探出车窗,飘着长发望着前方,镜头拉开,是山川河流还有田地房屋~小时候,我也幻想过我也被丢失在异地他乡,我不知道回家的路,也不知道家在哪里,夕阳映着陌生的街道,听不懂的方言,阴暗的墙壁,冷漠的窗户,还有被拉长的我的影子,扭曲着钻进街边的小巷口~一切都那么真切,真实恐惧感和不安

连看了几部文德斯,感慨他对视听语言掌握之极度娴熟与令人舒适以外,稍有些“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也许真的是期待太高。对主题和风格的完成度很高,但叙事中总是只有轻弹,鲜有重音,稍有flex the muscle之处(如《德州巴黎》)又显得过犹不及。

做为胜利者的美国用无言的话语,图像裹挟了全世界迷路在纽约的,终将消散双重的双语境况,链接着失语的过去与迷茫的未来也许只有当两者和解之时,德国才能找到自身的内在意义

怎么会这么好,恰当其处的好。把我一直想探讨的城市景观和人物同构在了一起。中间拍照时的默契微笑过程简直太动人,细微又不煽情。唉,好啊,太喜欢。(男主真sexy

《小路痴城市漫游记》,主角二人嬉笑怒骂真好玩,感觉比德州巴黎还好,可是德州巴黎的结局太感动人了(当然这部结局也很好),说不定文德斯就是擅长拍故事结尾。

轻盈自在的公路片,常常提醒我,电影不是非要如何如何的。内部世界的失落要在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中寻找答案。公路,是具体的物理移动和抽象的能量流动的融合。

小时候看这些老电影,部部视为经典,现在重温老片,感觉差强人意,再也找不回当年的感觉了。喜欢看电影,只是为了从电影中寻找人生的快乐,仅此而已。

公路片文化渊源之深,以至于叙事层面的个体陷入社会文化中,最私人的经验也成为历史化的个体与社会的辩证,被编入时代的文化志

惬意自得又带着点文青的惆怅,关于如何使你充满琐屑的生活与世界相连,最后一镜的游荡使得整部电影的视角都变得无比开阔了。

走了一路,拍了许多不明所以的照片,写了一些似是而非的感受,但只在遇到这个看似麻烦的小姑娘后,流浪者终于有了“故事”。

想说结束在火车上是这么刚好,两个相遇的灵魂也是这么感动,可却不舍,不舍就这样结束,不如再继续十分钟,再继续半小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