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菜单

剧情介绍

1923年,藏民罗尔布(才项增仁 饰)游弋在高原上,以盗马维生。为了自己的孩子扎西,罗尔布放神羊为其祈福。头人的父亲死去,老阿妈对头人一家的善良感佩,同时又担心罗尔布因盗窃不能魂归于天。罗尔布与同伙抢劫了政府送给寺院的礼物,并打算用赃物为扎西向寺院还愿。抢劫事发,愤怒的头人将罗尔布一家驱逐,从此,罗尔布和妻子卓玛(旦枝姬 饰)、扎西只得在草原上流浪。扎西的病情不见好转并逐渐恶化,罗尔布用圣水为扎西沐浴、虔诚的求佛爷保佑却终于不能挽留自己的孩子。不久卓玛再次怀孕了,罗尔布和卓玛磕头为扎西还愿,但苦难并没有离他们而去……

《盗马贼》下载观后评论:

伟大的电影,向田壮壮导演致敬!展现了藏族的原生态生活,那是一个遥远的古朴民族,他们生活的一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信仰上面,天葬,插箭,晒佛,放神羊,寺院求神、转玛尼,磕长头!当生存和信仰发生冲突,如何抉择,善良温顺的罗尔布作为一个底层人民,生存尤为困难,更别说维持信仰。洛尔布引开马主,走向天葬台,那才是他最后的归宿。洛尔布强壮彪悍出场,软弱无力离场,让我们对生存,生命,死亡,信仰重新认识。这部影片仿佛看到大自然野性的呼唤,让我们重新人与自然,宗教的关系!洛尔布是如此的信仰神明,却没有得到神明的眷顾,在遭遇挫折和苦难的时候,在绝望中垮掉,神明又在哪里?其实人人都有遭遇绝望的痛苦,却逃不脱宿命的安排。

对这类异域文化真的毫无兴趣。引一段吧 一个被误解、冤屈、放逐的主体,通过了考验再度被认可的故事,与一个过度表达的、游离于叙境之外的影像体系是第五代早期创作中主要模式。这是《盗马贼》中的忠诚,以及为表达忠诚而终致放逐的盗马贼的故事,是其中“自主的”摄影机运动所呈现的、仪式性的,屹然的空间/景象所压抑、所断裂的时间体验,是没有终点的反叛/皈依之旅。它结束在神箭台遭天焚(一个权威被震撼被焚毁的指称),神羊被宰杀(一次自毁式的叛逆之举,一次象征性的弑父行为)之后,但罗尔布终于死在爬向天葬台的半途中。

8.2,《盗马贼》能得到马丁·斯科塞斯的夸奖,除了它诗性的视听语言,其背后对神性和宗教的质疑或许才是关键。一如当年的《基督最后的诱惑》,但如果真对东西方宗教有较为深入的了解,那就能体会到这里存在的美丽的误会。田壮壮用带有同情色彩的视角去描绘罗尔布生活的苦难——那是个永远也跳不出去的环,相信壮壮导演自己彼时所能给出结束这一切苦难的方法也就只有“革命”。藏传佛教在影片中没有能救助罗尔布,反而作壁上观,甚至是给推了他一把。哎,能说啥?嗯,壮壮导演彼时视听语言真好。

单以审美论国片,《盗马贼》应当名列前茅。田壮壮是少数有“导演之眼”的中国导演。另外对本片必须一提的是,他能拍出“不表现西藏文化的西藏”,和今时今日大行其道把“藏地文化”做卖点的电影,格调高下立判。观众会首先感到罗尔布作为人的情感,他的家庭最日常的需求和关切,而不是把他当成猎奇的对象,一个“藏民”,喝酥油茶磕长头转经筒,生活在喇嘛庄园暗无天日的压迫下。无论拍内蒙、拍西藏,田壮壮要拍的其实都是那个天苍苍野茫茫的时代成长起来的自己。

精神信仰与物质生活的脱节甚或矛盾冲突,冷酷自然和社群道德对渺小个体的威压,罪与罚的无限链条与无处脱逃的求生—自毁之路。风光摄影与空镜编排极美,不过与各式宗教仪轨相结合后还是难免给人一种异域奇观展示的印象,想完全共情是很难做到的。叙事简约、去情节化,若把片中的时空抽空替换掉,把影片看成一个寓言,倒也不失为更有意味(也更符合田壮壮想法)的读解方式。声音运用与几处叠化镜头相当出彩。(8.0/10)

我感觉田壮壮的电影其实有点老勃鲁盖尔的逻辑,群像式叙事,依靠共时性的时代背景、风土人情带出故事情节,而不依靠过多着墨某个角色的喜怒哀乐、言行举止来重现具象现实。这既需要演员表演本身收而不放,也需要导演平滑地把起承转合编织到更大的时空逻辑里去,虽然形式上是收敛的,但却可以勾起人们更有力的想象,这种心理想象会比形式上的全力而出更有审美力度,这也算完形心理学的审美原理。

要说第五代们也挺贼的,80年代刚开那会儿,还拍点八路军故事啥的,后来又是乡村教师又是西藏偷马的的,努力向洋人叫卖,外国人心眼少,也就有上当的(老马就上一大当)后来有的第五代踩对了点一步登天,有的没踩对就再也没翻过身来,昆汀总说他明白导演们一辈子都咋过的,说实话,中国这帮导演他咋研究他也不能明白

摄影很不错,轻叙事重个体表达,看不那么懂所以就是意识流(不是);虽然但是,开篇那么多天葬祭祀等镜头,如果确实如我所感知的跟剧情没有强相关的内容,那我只能觉得是在用猎奇吸引眼球了。但还是要承认,较十七年时期的所谓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壮壮导演的这部藏族题材电影是大突破。

一个边缘地区被放逐与追寻的故事,有欧洲艺术电影的影子,或许正是田壮壮对于自己的表达,也成功印证了他之后的遭遇,电影有一种诡异的神圣感,田壮壮不断对神性进行挖掘。不过所谓他“拍给下个世纪的人看的电影”是在当时没有受众的气话 。

一面宣传中华民族,一面又要自我阉割……中配无字幕看的费劲。摄影与结构尚可,剧情太弱,为什么要偷马呢?因为生活所迫?大概不是。为什么偷了还要捐,还要留下钱?坚持着义?割裂。导演也许把自己代入进去了,一身本事却处处受限,狗屁。

这部影片偏艺术了,用了很多空镜,每个镜头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都值得细细琢磨。但是,也意味着这部影片没有那么受欢迎。而且,宗教信仰和生活这样的主题,这样的表现,有一点点平淡和压抑。仅代表个人观点。

神级摄影和配乐,崇高圣洁的感觉拉满了,剧情略显简单。不过话说回来,绝美的画面搭配绝美的配乐,还要什么剧情呢?尽兴享受精神的洗礼就好了。ps有虔诚的信仰在,盗马都变得合理且近乎人情

摄影和氛围堪称一流,神就在画面里,有别于其他导演追求叙事,在86年已经有了这种追求影像表达的作品,那些年中国电影在追逐世界而变化,如今剩下一片狼藉,时代造就了现在的庸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