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菜单

剧情介绍

核子战争浩劫一直是人类社会挥之不去的阴影,万一在哪一天真的爆发了核战,那将会是什么景象呢?这部尼古拉斯.迈耶导演的电视电影就是根据这种推测拍成的作品,用写实手法刻划美国堪萨斯州劳伦斯市发生核弹爆炸后的各种景况,从而探讨外在世界的变化和人性的内在演变,主题具省思意识,在1983年美国首播时曾造成极大轰动。几位主要演员:贾森.罗巴兹、乔拜兹.威廉斯、史蒂夫.加顿伯格、约翰.李斯可、埃米.马迪根等均有紧扣人心的精彩演出。

《浩劫后》下载观后评论:

电影《浩劫后》精准、真实且残忍的展示了遭受核打击之后的人间地狱,相比于死于核辐射引起的dna损伤或者诱发的肿瘤,如何在这核爆后的废土,在这残垣断壁的都市遗迹上生存下去反而是首先需要担心的。电影里美国遭受了苏联核打击后,政府仿佛人间蒸发一般离开了自己应当坚守的位置,除了聚拢人心的演讲声明和装装样子的人道救援以外毫无作用,空留痛苦的人民在满目疮痍的大地上苦苦挣扎;急性辐射病、饥饿、创伤、瘟疫、谋杀、抢夺……无政府的情况下人民在上述种种折磨之下慢慢地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或许是电影基调过于绝望和沉重,结尾处想以新生儿的诞生给与未来一丁点希望之光,然而最后一处镜头中互相拥抱着等待死亡的两位老人仿佛无声的揭示了人类终将走向垂暮的残酷命运。核闪是无间地狱的开门灯,希望世间永无战争。

平民视角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影片突出刻画了战争爆发前人的绝望和恐惧,以及核爆后幸存者的悲惨结局。战争从东西德国爆发,当人群听到广播新闻,马上涌到超市抢购生活物资,这一幕让人印象深刻。缺点是前摇铺垫过长,而影片后半段趋向全景纪录而弱化了剧情。本片核弹发射井的操作桥段被用在了纪录片《数到零》里。另外本片男配角之一是《警察学校》系列的男一号史蒂夫古根伯格。

拿人民核灾难后的悲惨生活来警示当下(或者)后世的凡夫俗子有一种逻辑上的悖论:本来「正常」的生活和「战后」就是天壤之别(甚至于人类的价值观和「人权观」都是不同的),由此难道是一种普遍意义的「反战」,或者说更多的俗人反而会成为某种「军国主义」的信徒。因此此类电影(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几乎是一时的风潮)如今还是觉得并没有多少真正的反思价值。

83年核战争边缘拍摄的警告片,虽然只是电视电影,但面的场面是异常的让人意外的宏大!核弹爆炸、电磁脉冲、慌乱的人群、被辐射摧残的病人、核后社会的建立……这些都给了我十分巨大的震撼,但该片只不过是把当时的核实验的数据拿来猜测核战争的影响,这片出来后没过多久核冬天理论又出来了,如果真的发生核战争只会比这部电影里面更惨。

《辐射:核战前夜》。史上最强电视电影,某种程度化解了更多可能发生的导弹危机。虽然在本片面前,聚焦热核战争下军政反应的《颠覆指令》就像是一部核战爱好者电影,但本片确实计划拍摄欧洲战场的剧情,而不是广播节目一笔带过,其中包括北约与华约的装甲对抗、战术核交换等场景。

80年代初,中国艺术在国外还是很冷门小众的,年代感……当时美苏火药味空前,西方狂挖防核掩体,比中国挖防空洞更夸张,呼吁和平真正成为时代主流,虽然很快时移世易……白人主角颇有美国早期拓荒精神,今天已经变成被排斥的对象……小强!

(3)Remark: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Studies through Film

我当初下这部片好像是因为某本书里说这部电影推动了美国民间的反核热潮?以现在的眼光看拍的没什么亮点 但是感谢教育意义

第一次看到这题材这种气质的呈现。更像是6070年代情绪的一种总结,至多晚五年可能就不会再有人这么拍这个题材了。

核爆时真恐怖,人直接变成了骷髅,结合 海滨(1959)看会更明白,咳嗽是核辐射死亡的前兆。

灾难之前都不愿相信灾难会发生。一瞬间的灾难爆发后是无尽的苦难。

现在看尤其有教育意义!国际秩序被你们玩崩了,还想毁灭地球吗

核爆永远比荧幕上呈现的可怕一万倍,希望永远不会发生~8.0